186 军事-《宫锁帝梦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许许多多军国大计,有的出自朝廷,要征询他的意见有的是由李鸿章所奏请,必得他来当面解释。

    出自朝廷的大计,当然是以醇亲王的意见为主,第一件是筹议大办海军第二件是旗营加饷,醇王重视此事,不下于大办海军。

    他毕生的志愿,就是要练成一支八旗劲旅,而要八旗子弟用命,就得先加军饷。因而早就授意刑部左侍郎薛允升,上了一个“将中外各旗营加饷训练”的折子作为“妥议”的根据。

    加饷之饷,从何而来?

    照薛允升的办法,是裁减各省勇营。照户部的计算,各省勇营的兵饷每年要支出一千四五百万,此外粮秣、武器、营帐、被服等等所谓“养勇之数”更多,每年要花三千四百多万。

    加上京里旗营及各省驻防旗营的饷银一千多万,总计近六千万之多。而每年岁入总数,不过七八千万,竭天下十分之物力,以八分养兵,自然不是经久之道。

    旗营加饷,依醇亲王的意思,至少要加四成。照此计算,仅是在京的旗饷,每年就要多支三百万两银子,部库实在不胜负担。

    因而由醇亲王主持的会议中,商量出一个结论:

    各省营勇,裁减浮滥,每省每年要省出二三十万两,分批解部,作为旗营加饷之用,同时咸丰年间因为军用浩繁,京官俸给减成发放,亦要恢复原数。

    此讯一传,京中文武大小官员,欢声雷动,然而各省督抚,包括李鸿章在内,却无不大起恐慌。

    因为各省招募兵勇,设营支饷,其中有许多花样,第一是吃空缺第二是各项无法开支,无法报销的烂帐,都可以在这里面巧立名目

    第三是安插私人,应付京中大老“八行”的举荐第四是用各器粮饷,安抚当地各路的“英雄好汉”。一旦公事公办,就诸多不便了。未完待续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