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五七章 艺术与学术的比较-《全能数学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众沉浸在音乐中,杨帆从李云飞的乐曲中听到了温和与大气,这也是后者的品行。

    “拉赫玛尼诺夫《降B小调第2钢琴奏鸣曲》,在近现代和声技法上独特的开创性,非常能体现各人魅力,但是弹奏难度非常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杨帆充当了后台的音乐讲解,对李云飞弹奏曲目一一分析,这回,他没用人物附身,该知道的他就知道,半年多,他用飞快的速度成长。

    “系统,我有多久没用附身了?”杨帆也发现了自己一丝诡异。

    “2月前有一次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功能用处越来越小了。”

    “寄主,当有一天不需要附身来解决问题时,你已经成为了大师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。”

    杨帆真诚感谢,看地见的成长,才是动力。

    钱老师盯着发愣中的学生,耳边回荡着音乐方面各种专业名词,道:“杨帆,其实你可以考虑走上钢琴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,钱老师,艺术就算走上顶点,也只是精神享受,科学才能改变世界。”这不是杨帆矫情,是他的真实心声。

    他还藏着半句话,怕传播出去得罪人太多。

    大科学家袁隆平先生一个人的贡献,就超过华夏娱乐圈所有人,当代华夏小半人的生命,都是他给的,真正的万家生佛。

    袁老先生一句话,那些资本大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,还怕动手慢了轮不到,各种跪舔。

    而明星地位再高,除非自己做老板,否则还是有钱人随意玩弄的人物。

    不管是谁,提起袁先生就会肃然起敬,而提到明星时,褒贬不一,非议纷纷。

    哲学上的物质与精神两手抓有道理,然而当人吃都吃不饱时,娱乐还有什么用?开启全民修仙辟谷?

    地位与话语权,对于国家与世界的贡献,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
    杨帆立志成为数学家,不一定能做到袁先生那么高,只要做了,就好。

    激昂的音乐把他惊醒,注意力再次回到舞台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